通知公告

GenAI赋能的外语教育教学创新研究论坛(2号通知)

时间:2024年11月06日 点击: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外语教育领域的应用潜力日益凸显,引发了学术界和教育实践者的高度关注。然而,这一技术进步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包括教育公平性、数据隐私、教育伦理、技术素养、教学实践、价值观培养、人文性、道德教育和社会化交流等方面。这些挑战要求教育者和学习者在GenAI技术的支持下,重新审视和调整他们的教学和学习方法。

为了深入探讨这些挑战及其应对策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3522集团新网站(中国)有限公司特邀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澳门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及伊朗Golestan大学的九位知名教授就以上议题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和讨论,以期提出前沿而有效的应对策略,促进GenAI技术在外语教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和创新发展。

我们诚挚地邀请对此议题感兴趣的专家学者以及广大师生于1128日参加此次论坛,通过旁听和参与讨论,共同为外语教育的未来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通过这样的学术对话,我们期望能够更深一步的理解GenAI技术在外语教育中的应用,并探索出一套既符合教育伦理又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策略体系。


一、论坛日程表

日期

时间

发言专家和题目

主持人

1128

8:50-8:55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刘建达教授致辞

吴岩

8:55-9:00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3522集团新网站(中国)有限公司院长吴岩教授致辞

李惠胤

9:00-9:50

刘建达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讲座题目: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吴岩

9:50-10:40

向明友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讲座题目:数智已到,外语教师当何为?

吴岩

10:40-10:55

茶歇

11:00-11:40

欧阳护华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讲座题目:反身性探究:如何通过与人工智能大模型互动来提升教师的知行合一教学实践

李惠胤

11:40-12:20

徐浩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

讲座题目:高中英语教师的人工智能评估素养探究

董金伟

12:20-14:00

午休和午餐

14:00-14:40

姜孟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

讲座题目智能化转型背景下外语高校新型二级学院建设之路探索

刘亮星

14:40-16:20

陈坚林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

讲座题目:新形态外语教材研发中的数智赋能探究

刘亮星

16:20-17:00

于书林教授(澳门大学)

讲座题目:人工智能如何提升学习者的写作体验与反馈能力

刘亮星

17:00-17:40

秦丽莉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讲座题目:一个几乎被遗忘的理论和一场技术变革的交集:生态给养理论视角下的GenAI赋能外语教学研究

刘亮星

17:40-18:20

Ali   Derakhshan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伊朗Golestan大学)

讲座题目:The growth trajectory of L2 learners’ writing skills and task   engagement in the AI-powered classrooms: A   latent growth curve analysis (LGCA)

刘亮星

18:20-18:40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3522集团新网站(中国)有限公司副院长李惠胤闭幕式致辞

刘亮星

18:40

晚餐

清雅苑


二、专家简介

1.刘建达

  刘建达,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现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国家教材委员会外语学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测试与评价专业委员会会长,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语言测试与评价和外语教育。曾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牵头研制我国英语能力标准《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

发言题目: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摘要:在人工智能(AI)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学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本报告围绕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展开,首先分析了人工智能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如教学资源的丰富、教学形式的个性化与精准化、以及教学评估的智能化与实时化等。接着指出了高校外语教师在人工智能时代面临的挑战,如教学观念的更新、信息素养的提升、以及职业发展的多元化。最后,提出了高校外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路径,包括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推动跨学科学习、构建个性化学习体验、以及实施智能化教学模式,旨在帮助教师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外语人才。


2. 向明友

向明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第七届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评审专家,教育部社科基金评审专家。20多年来坚守在研究生导师岗位,共培养硕士研究生80余人,博士研究生20余人,成效显著。向明友教授还长期从事语用学及功能语言学研究,已在Journal of Pragmatics Language Sciences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及《现代外语》等国内外一流学术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教材、文集24部(本)。

发言题目:数智已到,外语教师当何为?

摘要:本次报告拟从梳理大学外语的本质属性和教育目标着手,在刻画数智概念及其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勾勒出数智给外语教师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厘清外语教师在数智时代该有的作为,从而提出因应时局随机应变和抓牢规律以不变应万变的大学外语教育法则。


3.姜孟

姜孟,四川外国语大学嘉陵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语言智能学院院长、语言脑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市沙坪坝区国际语言脑机接口联合研究院院长;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人才、重庆市交叉学科教指委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审核评估专家。兼任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语言障碍康复专委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语言智能专委会、中国认知神经语言学研究会、中国语言教育研究会等全国多个二级学会副主委、副会长;四川文理学院重庆校友会副会长,复旦大学重庆校友会副会长、博士后校友会重庆分会会长。主要从事二语习得、语言脑科学、语言病理学、语言智能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及省部级一般、重点、重大及其他项目14项,出版专编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获国家及重庆市教学教学成果奖4项。

发言题目:智能化转型背景下外语高校新型二级学院建设之路探索

摘要:语言智能代表着语言人工智能研究的第五个历史新方位,即智能科学主导的机制主义历史方位。作为一个新秀学科,语言智能包纳语言学、脑科学、生命科学、人工智能、心智哲学等多个学科,具有广阔的交叉学科、超学科内涵。未来,直接以语言智能学院为名或不以语言智能为名但以其为实际内涵的二级学院,将是外语高校非常有分量的二级学院存在形式或形态。报告以四川外国语大学语言智能学院5年的发展为例,分享了其在发展目标定位、师资队伍打造、新型人才培养、有组织科研、研学产等方面的不同于传统的做法。


4.陈坚林

陈坚林,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教授,博士生导师,外语学术刊物《外语电化教学》副主编,辑刊《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名誉主编,国家大中小学外语教材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上海教育技术协会外语专业委员会会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山学者,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以及香港大学合作研究教授。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语委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要从事外语教学、教师发展、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

发言题目:新形态外语教材研发中的数智赋能探究

摘要:本讲座探讨数智技术如何赋能新形态外语教材的设计和研发,涉及四个方面:1)数智赋能的过程和内涵解读;2)数智技术赋能的主体分析;3)外语教学的发展与技术应用;4)新形态教材研发中的赋能要点。讲座将以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视角,结合我国外语教学的具体实践,探讨如何使数智技术有效赋能新形态教材的设计和研发,揭示技术赋能外语教材研发的实际内涵。


5.欧阳护华

欧阳护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二级教授、博导、广东省政协委员(2018-2022)、广州市外语协会会长(2008-2023)、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师教育和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写作教学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委员会常委理事、国际期刊语言学与教育副主编(2010-2015)、曾任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后研究员、英国剑桥大学校外特聘博士导师、南粤优秀教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首届师德标兵等,并在哈佛、剑桥、乔治敦、巴斯、利兹、兰开斯特、阿德莱德等大学主办的国际或全国学术会议做主题发言数十场。

发言题目:反身性探究:如何通过与人工智能大模型互动来提升教师的知行合一教学实践

摘要:一线英语教师如何通过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积极互动来促进自己的反身性探究,解构自身认知和知行合一实践的缺漏,从而推动和完善自己的日常教学课程模式?本发言将分享运用提示语辅助英语综合课程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包括知识输入、认知提升、本土话题、行动方案、效果评估等核心环节的实例。旨在促进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教师发展。


6.于书林

于书林,澳门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博士, 入选2020-2024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榜单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教育学/语言学)。目前担任SSCI 语言学类一区期刊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Assessing Writing 副主编,SSCI 教育类一区期刊The Asia - Pacific Education Researcher 副主编,《二语写作》集刊编辑。研究兴趣聚焦第二语言写作,包含写作反馈与评估、写作课程与教材、写作课堂互动和投入、写作教师教育等,在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 TESOL Quarterly , Assessing Writing , Language Teaching ,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 Educational Research Review ,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 System ,《外语界》《现代外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外语教学》等SSCI CSSCI 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专著Peer Assessment in Writing Instruction (2023)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

发言题目:人工智能如何提升学习者的写作体验与反馈能力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技术为外语写作教学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工具和方法,有助于写作技能的提升和教学效果的增强。然而,这一技术的应用也伴随着一系列挑战,包括写作伦理问题、抄袭风险、技术准确性与潜在偏见,以及对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写作思维能力发展的影响。尽管有关生成式AI在第二语言写作领域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关于外语学习者在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写作中使用这些工具的意图和实际体验的研究却相对匮乏。本次会议报告将介绍两项针对中国大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使用AI工具进行写作和反馈的实证研究。这些研究旨在深入理解学生对AI工具在写作过程中作用的看法,并探讨这些工具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和反馈技能。报告还将讨论这些研究发现对未来技术赋能写作实践研究和教学策略的启示。


7.徐浩

    徐浩,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许国璋语言高等研究院院长助理。主要研究领域:二语习得、外语教育与教师发展。任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言治理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副秘书长;外研版《英语》(新标准)小学、初中修订版教材分册主编,高中英语修订教材编委;《英语学习》主编、《外语教育研究前沿》副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副主编。

发言题目:高中英语教师的人工智能评估素养探究

摘要:本研究对高中英语教师的AI评估素养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通过访谈和平台记录分析,揭示了教师在实践知识与概念知识之间存在的动态关系,即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然而,技术知识作为一个可能独立的领域,与实践知识和概念只是相对独立运作。这一发现强调了将技术熟练度视为AI评估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的重要性,同时也凸显了实践知识与概念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8.秦丽莉

秦丽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二语习得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副秘书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3522集团新网站(中国)有限公司云山杰出学者,社会文化理论与外语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人才,市级青年才俊高端人才,校级教学名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参与全国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教材3部。在Modern Language JournalSystem、《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外语》《现代外语》《外语教学》《外语界》《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电化教学》等多个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获国家级教学比赛三等奖1项,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3项,3门省级线上和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

发言题目:一个几乎被遗忘的理论和一场技术变革的交集:生态给养理论视角下的GenAI赋能外语教学研究

摘要:生态给养理论的学科属性是生态心理学下的视觉心理学,由美国生态心理学家James Gibson教授于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提出,生态给养理论的提出本身就代表着一次心理学科内部哲学思想的变革。之后Gibson教授与其夫人Eleanor Gibson教授共同建立了机场实验室,自此生态给养理论的学科发展团队日益壮大,并逐步拓展到多个学科,如计算机科学、神经语言学、建筑学、环境科学、艺术学、语言学等等,足见该理论的解释力之强大。直至上世纪末期,美国的van Lier教授将其引入语言教育领域,并在一个跨国的线上语言课堂中使用该理论开展实证研究,至此该理论开始逐渐被二语习得领域学者,尤其是被信息技术辅助语言教学领域的学者关注。然而,经过文献梳理,我们发现绝大部分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外语教学研究严格意义上讲,并没有将Ecological Affordance作为理论框架,而是通常将其用于结果与讨论部分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也就是说,虽然该理论没有完全被遗忘,但其理论的核心思想也几乎被忽视了,被拿来解释的也仅仅是其表面的意义而已。换句话说,生态给养理论在已有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尚未形成系统的、属于该理论独有的范式与方法。而近三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generative AIGenAI)的迅猛发展,给外语课堂带来了诸多挑战和冲击,也随之诞生了少数的实证研究学术论文。鉴于此,本次讲座将重点阐释生态给养理论的内涵及研究范式与方法,希望能系统梳理出从该理论框架下开展GenAI赋能的外语教学研究的实证研究路径,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9.Ali Derakhshan

Ali Derakhshan is Professor of Applied Linguistics at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Department, Golestan University, Gorgan, Iran. He is currently a Yunshan Chair Professor at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GDUFS), Guangzhou, China. His name appeared in Stanford University’s list of world’s top 2% of most influential scientists in 2022, 2023, and 2024. He has published in accredited international journals, including Computers and Education,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System, Assessing Writing, Applied Linguistics Review,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Journal of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 ELT Journal,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 Current Psychology, Asia Pacific Education Researcher, 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 Educational Studies, Pragmatics and Society, 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 Porta Linguarum, Revista Ibérica, etc. His monograph The “5Cs” positive teacher interpersonal behaviors: Implications for learner empowerment and learning in an L2 context was published by Springer in 2022. His co-authored book Instructed second language pragmatics for the speech acts of request, apology, and refusal: A meta-analysis has been recently published by Springer. His research interests are positive psychology, teacher education, learner individual differences, cross-cultural interpersonal factors i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interlanguage pragmatics,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发言题目:The growth trajectory of L2 learners’ writing skills and task engagement in the AI-powered classrooms: A latent growth curve analysis (LGCA)

摘要:This experimental study attempted to unravel the potentia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within the realm of L2 education by utilizing Latent Growth Curve Modeling (LGCM) and examining the influence of an AI-mediated instrument on the writing skills and task engagement of L2 learners. To achieve these aims, a total of 214 freshman students were recruited from a state university. Participa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N = 110) were subjected to AI-assisted writing instruction, whereas their counterparts in the control group (N = 104) were exposed to conventional writing instruction. Using the “CUNY Assessment Test in Writing” (CATW) and “Task Engagement Questionnaire” (TEQ), the participants' writing proficiency and task engagement were measured at three different points during the semester. The mixed between-within ANOVA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the treatment group significantly outperformed the control group in both writing skills and task engagement. Furthermore, the LGCM results revealed a continuous enhancement in the participants’ writing skills and task engagement throughout the treatment period. Additionally,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learners’ writing skills and their task engagement, suggesting that these two aspects of language learning are closely intertwined. The transformative role of AI tools in L2 education contexts is also discussed.


三、会务安排

1. 费用及缴费方式

  费用标准:

  教师:800/人;硕博士生(提供有效证件):400/

线上付费方式和二维码:(公务卡可绑定微信、支付宝)

报名链接:

(为保护隐私,共享文档内容已做加密处理,请大家放心填写)

 

线上付费二维码:


2. 会议地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白云校区图书馆报告厅负一楼

3. 联系人与联系方式:

联系人:吴世傲(手机:18686874067 办公电话:020-39328036

4.会议住宿:

参会学者自行预定。推荐周边住宿保利山庄酒店(020-36640989)、逸林酒店。

可以扫描以下二维码预定逸林酒店。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3522集团新网站(中国)有限公司

2024年11月6日




广外英教微信公众号

广外英教团学公众号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广州大学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学城校区)

邮编:510006

电话:(020) 39328080

传真:(020) 39328080